在性能上保持长期领先的同时,作为知名主链,迅雷链持续关注着区块链开发者的使用体验。在2019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大会上,迅雷链宣布,其底层技术再次革新,能够支持包括EVM、WASM在内的两种虚拟机,以支持更多的开发语言,率先实现国密体系中签名逆推公钥的算法,在国密场景下减少存储空间需求,同时推出新的web开发工具,进一步减轻开发工作量,降低开发成本。
一直以来,迅雷链都在切实践行以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。不管是最早以百万TPS的技术性能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实际应用,还是在区块链应用开发体验上的持续优化,迅雷链都在以技术实力推动行业的深度发展。此举也意味着,国内区块链行业的竞争重心正在发生转移,单纯的性能比拼已宣告结束,整体应用开发的体验友好度正成为新的衡量标准。
性能大战落幕
在过去几年中,区块链行业一直将性能作为最核心的指标来衡量主链的成熟程度。从产业角度来看,这种标准是必要的,只有足够高性能的主链,才能诞生实用、落地的区块链应用。
迅雷链自推出后,就一直重视性能问题的解决。它以百万TPS和秒级确认等领先性能而震动整个行业,并由此掀起了一场区块链的性能大战。多条主链纷纷发力性能,并发处理、确认速度等术语成为行业热词,行业整体氛围也逐渐变得清明,此前的投机狂热慢慢消退,从业者开始关注起技术和应用本身来。
在此过程中,迅雷链以其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创新,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创领地位。得益于同构多链和双重共识等创新技术,迅雷链在这场性能大战中从未落过下风,在推出一年多后,依然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遥遥领先。其背后的同构多链技术也因此被业界竞相模仿,成为一大技术趋势。
不断在各行各业落地的区块链应用更是证明,迅雷链现有性能足以应对绝大多数实体商业场景下的需求,用户规模也远超同侪。去年12月底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,ETH上所有DAPP的总用户数为1万人,而与此同时,迅雷链已经陆续和壹基金、来电科技、阿尔法顺风车、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等诸多知名政企合作,协助后者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落地应用,这些应用所面对的用户量级至少是千万级别。
在某种意义上,这已宣布性能大战的终局,迅雷链以其自身的卓绝性能,带领整个行业迈入了百万TPS时代,并加速了区块链3.0的到来。
发展的新角度
技术的性能指标固然重要,但技术应用的体验更是决定其实际落地速度的关键因素。自2017年11月,ETH上第一款DApp“加密猫”推出以来,应用就成为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核心话题,开发者们相继在不同公链上推出各种应用,不断增高的交易量和火热的数据似乎表明,区块链应用正一派欣欣向荣。
在成功突破区块链性能瓶颈的同时,迅雷链也十分重视降低DAPP开发成本的解决之道,而这一困境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技术问题。早在去年刚发布之时,迅雷链就几乎同一时间推出了开放平台,此后又陆续发布TCFS文件系统、智能合约中心等辅助工具,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区块链应用的开发难度,让开发者零基础就能开发区块链应用。
在今年4月份,由深圳市政府举办的2019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大会上,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说:“我们希望能(通过技术升级)让区块链应用开发的码农们,更快地完成自己应用产品的开发。”在会上,迅雷链宣布将添加4项新的技术,包括双重虚拟机支持系统、优化存储系统、结合国密算法的隐私保护等,以进一步降低区块链开发的技术门槛,减少应用开发的工作量和成本,更快地促进区块链应用的涌现和普及。
比如支持WASM虚拟机,就意味着可以使用主流的C++等语言进行区块链开发,这是当前使用最广泛、掌握人数最多的语言种类,传统互联网程序员可以立即进行区块链应用开发,而无需再从头去学习一种冷门语言。
此外,迅雷链推出的web开发工具“Catalyst”(催化剂),不需要安装,自带demo模板,0门槛入门合约开发,更是进一步催化了区块链应用的产生。
总之,无论是此前的性能表现、产品创新力,还是当前的应用开发体验,和在产业链上的影响,迅雷链都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。在区块链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,尤其需要迅雷链这种标杆企业的引领,以推动行业的不断升级。